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乾隆年间,硖石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盛况,下东街的“塔灯”、横港桥的“凌云阁”、横头的“梅亭”等灯会层出不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硖石民间制灯、迎灯盛行,灯彩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形态亦有较大突破,出现了“龙舟”、“采莲船”等品种。
硖石灯彩以针剌花纹出名,制品工细绚丽,玲珑剔透。灯体以宣纸、竹篾、铅丝为主要材料,制成后以灯映画,能显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立体画面。
硖石灯彩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座灯、提灯、壁灯、挂灯和礼品灯五大品种,观赏和收藏价值进一步提升。
2006年5月20日,灯彩(硖石灯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