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淠河本身也有两个源头,分别是西源和东源。西源的发源地在漫水河,是东淠河的主要源头。漫水河源自鄂皖交界的挂笼尖北侧,位于霍山县境内。从霍山县的太平畈余家湾起,漫水河向东流淌,最终汇入白莲崖水库,经过舞旗河镇再流入佛子岭水库。
东源则是黄尾河,源头位于岳西县境内的多枝尖北侧,海拔1721米。多枝尖的北麓有一个东冲湾,就是黄尾河的发源地。从东冲湾出发,黄尾河沿途流经明山和黄尾,再进入磨子潭水库,最后汇入佛子岭水库。黄尾河主要流经岳西县。
这两条河流在佛子岭水库汇合后,形成了东淠河。佛子岭水库汇集了东淠河的两大源流,控制流域面积达到18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磨子潭水库的570平方公里。出水后,东淠河流域开始宽阔,河谷逐渐平缓,并且出现了沙滩。西北流经梁家滩弯道,经过黑石渡,最终汇入孔家河。
在1975年,霍山县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滩造田工程,使得河流变得更加适应农业灌溉,河流经过霍山县城、团山嘴、熊家河,并且有许多支流汇入。至此,东淠河从下符桥流向两河口,全长103公里。
2. 西淠河的源头
西淠河的源头位于鄂皖交界的三省垴,源流被称为黄氏河。西淠河自宋家河与乌鸡河的交汇口开始流动,即五七桥的位置,向东流经茅坪、江家湾等地,进入青山和青枫岭,最终汇入莲花河水。在青龙嘴附近,西淠河继续流向毛坦河,最终流入响洪甸水库。
响洪甸水库为西淠河提供了水源,水库出水后,西淠河流经金寨县,全程约为68公里。西淠河的这一段,最终会与东淠河汇合,形成一条强大的水系。
淠河的中游与下游
淠河的中游与下游分别位于裕安区和金安区,以及霍邱县和寿县。两河口,位于裕安区西河口乡,是东西淠河交汇的地方,也是淠河的标志性地点。自两河口起,淠河总长度为263公里。两河口以上为上游,接下来是中游,最后是下游。
中游流经裕安区和金安区,原六安县境内,包括独山镇、西河口乡、青山乡、石板冲乡等多个乡镇和街道。中游的河段长约130公里,其中裕安区境内占了89公里,金安区境内则为41公里。
淠河的下游:霍邱与寿县
淠河的下游段流经霍邱和寿县。此段河流成为两地之间的天然界河。从马头集起,河水汇入石坝河,并向北流经隐贤集、迎河集等地,最终在寿县的正阳关入淮,长度为123公里。
淠河的自然特征与水文特点
淠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复杂,其中山区占据了流域面积的70%,丘陵占20%,而平原则占10%。整个流域的总落差为362米,河流的平均比降为1.5%。由于上游的洪水夹带了大量泥沙,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1958年到1985年间,河床的高度提升了超过1米。特别是在裕安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淠河汛期的水位急剧上升,流量达到每秒1000立方米,相当于五十年代的3000立方米,导致了许多灾害。为了应对洪水,淠河上游建设了四座大型水库,分别是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佛子岭水库和响洪甸水库,这些水库有效地拦蓄了洪水,减轻了下游的水患。
灌区工程与水利建设
1954至1958年间,淠河上游的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相继建成,具有防洪、灌溉、发电等多重功能。水库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也为当地的灌溉事业提供了保障。随着这些水库的建设,淠河流域的灌溉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多个灌区相继建成,包括小淠河灌区、淠河灌区等。1958年,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淠河的航运史的终结,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淠河作为六安的“母亲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和变革。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命线,也承载着六安人民的文化与历史。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讲述淠河及六安的文明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